3月19日,因不服国家商标局驳回“郑筱萸”鼠药商标申请,沈阳飞龙向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复审申请。飞龙公司总裁姜伟则称,防止出现郑筱萸式的贪官,扎紧篱笆是关键。他表示,自己潜心多年,已研发出能为政府机关录用把关的“贪官识别”软件。(中国新闻网3月19日:《已开发贪官识别软件? 飞龙申请复审郑筱萸商标》)
据称,这套软件包括具有“贪官识别”功能的系列定量心理分析,其中有权力、财富欲望心理和行为测定及调试系统,等等。软件目前正处于调试阶段。上线之后,能为公众及政府部门提供定量测定心理状态服务。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没想当年因生产“中国伟哥”而败走麦城的姜伟,在隐姓埋名七八年之后,居然在计算机软件领域会有如此造化!在此,笔者倒想讨教几句:有了这款“贪官识别”软件,是不是只要在线输入某几位官人的相关心理数据,便可立马判断其中谁是贪官?或者,像测谎仪一样,只须责令疑似贪官在线回答N个设定的问题,即可当场决定被“双规”的对象?
倘若这玩艺真有如此灵验,那可是功德无量:一则各级纪委可以实行“大裁军”,每年全国该节约多少反贪成本啊;二来组织部门也省心多了,为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责成拟任用干部往计算机转椅上一坐,然后敲几下键盘,考察结论立见眼前;第三,还可以大批量生产软件,组织出口,不但可让世界各国反贪组织共享这一高科技成果,而且还能赚取大把大把的美元。到时候,估计比尔·盖茨也有只有自叹弗如的份儿。
只可惜,这都是笔者对贪官识别软件天马行空般的美妙设想。常识告诉我们,计算机再怎么智能化,和人特别是和贪官相比,至少目前还略差几筹。姜伟数年前受过郑筱萸的欺侮,至今对贪官恨得咬牙切齿。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仅仅为了自己重现江湖大造声势,以致将某些产品的功能与反腐倡廉硬拽到一块,说不定非但不能实现起码的经济预期,反而有可能使自己处于某种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