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前,国家知识产权局肩负着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建设世界知识产权强局的两大历史任务,在这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时期,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07年是我国的“知识产权文化年”,也是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和谐机关的重要一年,借此契机,“文化大讲堂”应运而生,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文化强局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一、“文化大讲堂”简介
国家知识产权局“文化大讲堂”,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机关党委主办,根据形势需要设计主题,邀请国内各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为干部职工举办有思想、有深度、有新意的各类文化讲座。自创办至今,“文化大讲堂”已先后邀请了于丹、金正昆、何振梁、崔永元、周海宏、李肇星等知名人士来局演讲,受到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极大欢迎,现已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机关文化建设的品牌活动。
二、“文化大讲堂”的特色
(一) 广泛性与平等性
“文化大讲堂”的主题广泛而多样,涉及了经济、军事、外交、体育、哲学、历史、艺术、传统文化、养生保健等多个不同领域,登上“文化大讲堂”的主讲者既有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也有民营企业家,既有科学家,也有艺术家。在这里,没有身份的界限、没有学科的界限,大家平等地对话,深刻地交谈,享受着丰盛的文化大餐,体会着深邃的人生真谛。
(二)时效性与深刻性
“文化大讲堂”的主题始终紧跟时代脚步,紧抓社会热点,不仅仅局限于“听演讲”,更加注重带动辐射效应,加强互动,与论坛、主题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相结合,力争将每一场文化盛宴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延伸影响。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文化大讲堂”就邀请到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何振梁及其夫人梁丽娟女士,讲述了何振梁主席不平凡的体育外交生涯。在此次活动之后,机关党委组织了奥运相关的征文和论坛研讨等活动,深入探讨了奥运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关于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思考等。
(三) 持续性与灵活性
自创办以来,“文化大讲堂”已经走进了她的第六个年头,共举行了22场,现场听众近两万人次,网络观众达五万人次。“文化大讲堂”举办的时间没有明确的限制,根据职工需求和社会热点灵活地安排时间和主题,每年至少举办3次,既不影响职工的正常工作,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每次活动的效果。此外,“文化大讲堂”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内网上还设立了视频直播和点播,既可以方便职工灵活参与,也缓解了场地的人数限制。
三、“文化大讲堂”的效果
(一) 开讲坛传播文化,靠文化开启智慧
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青年比例达到80%左右,青年的精力旺盛、好奇心大、求知欲强,并且绝大多数人员都是理工科背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搭建“文化大讲堂”这样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建设载体,紧扣社会热点,侧重社科人文知识的普及、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由“传统说教”到“交流引导”的转变,干部职工逐步实现了由“被动参加”到“主动参与”、“号召激励”到“文化自觉”的重大转变,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推动干部职工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形成一个又一个思想解放的高潮,以更高的精神境界支撑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局面。
(二) 以智慧丰富人生,让人生充满欢乐
人的知识结构的变化扩展,会影响到人的心理结构;心理结构的改变必然带来思维上的拓展开阔,进而增加自信心和幸福感,确立面对生活,面对使命,所应采取的姿态,最终影响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文化大讲堂”深层次的文化熏陶,国家知识产权局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奉献意识日渐增强,为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条件。
(三)把欢乐融入岗位,在岗位创造和谐
润物细无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健康的心理在工作岗位上的作用无可估量。“文化大讲堂”以四两拨动千金之力,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心工作的开展,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促进了和谐机关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知荣明耻、遵纪守法、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的道德蔚然成风;带头学习、终身学习、实践学习的机关日渐形成;开拓创新、百舸争流、勇于争先的精神无所不在;“公正高效、严谨求实、和谐进取”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核心价值观。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阶段。国家知识产权局干部职工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任,承载着人民的期盼,正以更大的热情和志在必得的决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人,传承创新,昂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