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晚,首届“中国商标金奖”颁奖典礼在成都隆重举行。作为全国法院系统唯一获奖单位,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周根才接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颁发的“商标保护奖”,难掩胸中的激动之情:“这是荣誉,更是责任,为树立法治浙江的良好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我们任重道远。”
两个多月前,浙江高院知产庭刚刚荣膺“最佳实践奖”。这是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20年来第一次评选此奖,全国仅有5家法院入选。
捷报频传,问鼎桂冠的这个年轻的知产审判群体,颁奖台下有着怎样的智慧和辛劳?
公正高效审案
拜耳增投中国10亿欧元
今年,“世界五百强”拜耳集团在中国追加10亿欧元的投资,这与浙江法院的一起侵权纠纷有关。衢州拜耳公司在使用商标和企业名称时故意“傍名牌”,被衢州中院和浙江高院依法认定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并判赔20万元,捍卫了知产制度作为正常投资贸易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地位。
“此案的判决反映出中国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决心和力量,具有示范意义,也增强了不少欧盟企业在华投资的信心。”拜耳集团大中华区知产负责人说。
公正高效办案是人民法院永恒主题。2007年,浙江高院审结的浙江蓝野酒业诉百事可乐“蓝色风暴”商标侵权案,被誉为“蚂蚁撼大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入选年度最受关注的“维护平安和谐,伸张公平正义”十大案件,也是唯一的知产案。
2003年,蓝野酒业公司注册“蓝色风暴”商标,核定使用于啤酒、可乐等商品上。却因2005年百事可乐的“蓝色风暴”豪华营销面临生存困境。随百事宣传攻势增强,偏安山区的蓝野酒业甚至被工商认定侵权而被处罚。
只能通过诉讼来挽回声誉的蓝野酒业公司一审败诉了。
二审中,浙江高院参考国内外案例,考虑的只有两点:形式上是否存在相同或相似问题;实质上是否造成混淆或误认。最终,浙江高院运用反相混淆理论,认定百事可乐的行为构成对“蓝色风暴”商标权的侵犯,判赔300万元并登报致歉。
浙江知产审判“超脱大小、中外、强弱的势力判断”之说随案风行。全省180人的知产审判队伍26年职业生涯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2008年以来,浙江法院受理一审知产民事案12500余件,审结11900余件,案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在案件审理中,注重加大保护力度,始终强调调解优先,年均调解撤诉率达73.96%,高于全国平均值14个百分点;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境外权利人胜诉率始终超96%。知产民事审判始终保持“调解多,上诉少,信访少,申诉少,进入强制执行案件少”的良好局面。
“通过调解促成诉讼双方从矛盾对抗走向合作共赢,有利于保护和推进权利人的智力成果转化。”周根才说,全省法院知产法官也首选调解作为化解纠纷的最理想方式。
厦门全可实业公司的诉讼代理人曾全程见证“打官司让冤家变成生意合作伙伴”。该公司生产的暴龙眼镜被湖州保视康商标侵权。湖州中院法官用巧劲劝和双方,最终有效化解纠纷,还为双方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台。日前,保视康已成为暴龙眼镜的湖州总代理。
针对近年来浙江涉互联网知产案件数量激增的情况,浙江高院日前与中国互联网协会签署为期5年的委托调解协议,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中心将于近期在杭州成立“浙江省调解分中心”,并正式开展委托调解服务。
全面立体保护
侵权者愣被取消著名商标评选资格
“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和法官在审判席上平起平坐。”嘉兴南湖区科技局干部周明说。平时负责专利申请和评估的他有幸成为嘉兴中院知产审判专业型人民陪审员第一人,日前参加审理一起专利纠纷案。
原告林润泉于2005年取得变压式排气道发明专利,去年发现有房地产公司使用该专利,诉至嘉兴中院。
“庭审中,被告连声喊冤,说这一专利已被列入2007浙建标准,不算侵权。”在双方唇枪舌剑下,主审法官张涛虽在审前已恶补相关专业知识,仍觉不够。
但对从事专利工作10多年的周明来说,这些问题尚觉浅显。于是,他在专业问题上成为“主角”,连连发问,让代理律师有些难以“招架”。
这专业素质,很快赢得原、被告高度信任,双方在合议庭主持下达成和解。
在浙江法院,还活跃着116名和周明一样来自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的专业型人民陪审员。浙江高院根据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特点,2009年底分别与省工商局、知产局、版权局联合发文,在行政管理部门中选任专业型陪审员。这在全国属于首创。目前,杭州、温州、绍兴等中院的专业型陪审员参审率已超70%。绍兴市知产局局长贾良荣亲自上阵,从2010年初上任以来已陪审专利案件10余件,还提出构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协调机制的建议。
同时,浙江高院还与专利复审委等专业部门签署为期5年的交流合作协议,自2009年互派人员,提供专业领域的法律和技术咨询意见,并就案件涉及的疑难问题开展研讨。
为方便当事人诉讼,浙江高院在全国率先实行跨区域就近指定管辖制度,结合舟山紧邻宁波,衢州与金华接壤,丽水离温州较近的实际,指定宁波、温州、金华中院就近跨区域管辖专利纠纷案件。同时,努力争取知识产权聚焦地的基层法院具有管辖权,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3个基层法院具有一般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管辖权,位居全国第一。
义乌法院自2007年7月1日开展“三审合一”试点工作以来,共受理知产民事案件656件,刑事案件191件,行政案件7件,优化了审判资源配置,统一了司法裁判尺度,形成了保护合力,为在全省法院继续适度推进此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先后获批成为全国首家审理部分专利纠纷的基层法院、首批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层示范法院。
绍兴县法院与县工商局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合作机制,工商局在评选著名、知名商标时,须向法院了解相关企业知识产权纠纷信息,至今已有2家企业因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而被取消评选资格。杭州中院与市公安局建立案件联络机制,实现刑事犯罪证据材料与民事侵权案件资料的资源共享。
内外调研指导
“中国制笔之乡”行业规范出炉
一部在湖南卫视飚红的电视剧《丑女无敌》未经版权方授权,跑到舟山的一家网吧的电脑上,鼠标点击桌面的快捷方式,就能在线收看,网吧业主诸葛因此惹上了侵权官司。
这是浙江法院去年审结的1000余件系列网吧侵权案件中的一个典型。“涉及网吧数量多,审理结果直接关系到网吧行业的生存发展,也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稳定。”为此,浙江高院及时调研,听取下级法院、省文化厅和省网吧行业协会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指导意见,统一了各地法院的裁判标准,并促使大批系列案件以和解方式结案。
“墙内开花墙外也香”,浙江高院不忘向文化部门和网吧协会等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加强对网吧的著作权法制宣传工作,提高网吧的著作权法律意识;督促网吧对片源提供商的资质和影视作品来源合法性的审查,避免陷入诉讼困境。
去年以来,浙江法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向有关方面发出司法建议27份,积极延伸审判职能。省高院与公证管理部门建立公证联系机制,定期反馈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存在瑕疵的公证证据,促使公证机构不断规范公证行为,切实发挥公证证据的作用。温州中院建立知识产权诉讼预警机制,向存在被诉风险的重点行业、经营主体发出诉讼预警,加强风险提示。
“中国制笔之乡”桐庐县分水镇,有近千家制笔企业,产销各类塑料笔逾70亿支,销售产值达33亿元。然而多以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相互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制笔业的健康发展。
2007年,杭州中院发现这一情况后,多种形式引导当地中小企业家将经营理念从假冒仿制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上来,并指导当地中小制笔企业组织成立杭州市制笔行业协会,制定实施杭州市制笔行业自律规范。
3年多努力下来,此类侵权案件数大幅下降,一改过去“无保护、无序竞争”状态。
驰名商标,被消费者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以往却有不少企业,钻法律空子通过虚假诉讼,以司法认定的方式获得驰名商标,从而“一夜成名”。为此,浙江高院抬高门槛,坚持严格把关、谨慎认定,在全国率先建立驰名商标判前内部审核制度和审委会讨论制度,并将涉及驰名商标认定案件由杭州、宁波中院集中管辖。目前,全省法院同意认定驰名商标共19件,在促进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有效遏制了驰名商标的异化现象。
公开透明运作
境内外媒体列席内部工作会议
提起浙江高院知产审判面向全球内外公开透明运作,法官们津津乐道的还是2009年“第一次吃螃蟹”——邀请外国驻华机构代表和境内外媒体列席法院内部工作会议,以及当庭促成正泰与施耐德侵权纠纷案达成全球和解,法国施耐德因专利侵权向正泰支付1.5亿余元补偿金,以国内最高补偿额调解结案。
事实上,在正泰叫板施耐德之前,施耐德公司早已在国内外对正泰提起20多项知识产权诉讼。双方因此案而达成的全球和解协议,不仅解决了双方长期存在的知产争议,为双方创造了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有助于改变境外媒体对中国法院地方保护主义的偏见。
那天,来自法国驻华使馆、美国驻沪领事馆等6名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代表以及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香港文汇报等54家境内外新闻媒体的“长枪短炮”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据了解,浙江高院已连续3年邀请外国驻华机构代表和境内外媒体列席全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对此,外国驻华机构和境外媒体反响强烈,认为浙江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公开透明,成效明显,期望每年都来列席、采访。
时隔两年,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协会前来浙江高院,谈起那个历史性的起点,还不吝赞美,高度评价浙江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
而对于主动邀请境内外记者采访浙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要更早。那是浙江高院院长齐奇走马上任“第一把火”。“二十年来,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从无到有,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执法力度不断加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不断解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要为境外记者了解浙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现状提供方便。”
齐奇认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也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邀请境外媒体到浙江高院采访,目的就是希望记者朋友们通过进一步采访了解,客观冷静地报道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支持司法机关依法严格保护中外知识产权。
也正是基于此,浙江高院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对外公开力度,每年就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与网友面对面交流互动,强力推进知识产权裁判文书每案上网,目前共上9007篇。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其发布的《特别301报告》中指出:“浙江法院在互联网上公开知识产权判决,树立了公开透明的榜样。”
来源: 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 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