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知识产权大显身手
知识产权在灾后重建的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北川县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由于紧邻震中汶川县,巨大的灾难使这里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羌族文化雪上加霜。灾后重建中,北川全力打造“大禹故里,中国羌城”,通过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张“牌”,进一步弘扬羌文化。
4年来,在对口援建省市的帮助下,汶川、绵竹、青川……这些劫后余生的城镇传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引来八方游客。其中,为保护和传承非遗,绵竹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联姻、最大的羌绣产业园落户平武县、郫县在安靖建设蜀绣产业园……从恢复到发展,非遗已成四川重建中的亮丽风景。
在采访中记者还获悉,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各地还积极推进农村知识产权工作,向农户宣传专利申请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帮助涉农企业和农户运用知识产权增产增收。2009年,双流、绵竹、崇州、射洪、富顺5县(市)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康定、青神成为首批国家级传统知识保护试点县。此后,郫县、宜宾县、广汉市等3县(市)成为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据四川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试点工程开展以来,各试点县通过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做好传统知识、遗传资源、民间文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记者手中的一份数据令人欣喜:去年,四川省的2批8个强县工程试点县共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6127件,同比增长26.83%,知识产权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维权援助执法保护齐抓共管
加强服务,提升保障。在四川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和维权援助宣传,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有效地净化了知识产权环境。
中国西部博览会、春季糖酒会是在四川省举办的两个闻名遐迩的大型展会,参会客商来自五湖四海。近年来,为有效保护客商的知识产权,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和成都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执法保护行动,每日派出执法人员驻会执法,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接受举报投诉,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调处专利侵权纠纷,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办案。
在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同时,四川省知识产权局还加强省市县局联合办案、省际间和部门间行政执法协作,并进一步加强了专利纠纷调处和假冒专利查处工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受地震波及的绵阳市企业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绵阳的丰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四川省的一家知名酿酒企业。近年来,一些酒厂大量仿制该企业的产品设计,发现自己的产品外包装设计专利可能被侵权后,丰谷酒业向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和绵阳市知识产权局举报。根据相关案情,执法人员认真办案,及时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川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4年来,通过构建行政执法、行业自律、企业维权“三位一体”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四川灾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
从悲壮走向豪迈。在震后的第4个年头,这片曾经受到重创的灾区大地上,知识产权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知识产权报 记者 周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