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四川五粮液、剑南春、水井坊、郎酒、沱牌5家名酒企业以“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协会”的名义联合向国家商标局递交异议报告,反对茅台集团的“国酒茅台”商标注册申请。(9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事情要追溯到2个月前,当贵州茅台,第10申请终于通过了“国酒茅台”商标初审的新闻报道出来后,引起了坊间热议。根据相关规定,如果三个月公告期内若无异议或者异议无效,“国酒茅台”将可“转正”,成为我国首个有“国+通用名称”的商标的商品。了解了这个背景,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协会”要在此时向国家商标局递交异议报告,反对茅台集团的“国酒茅台”商标注册申请。
显然,“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协会”及四川的5家名酒反对“国酒茅台”商标是出于维护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就像川酒另一代表泸州老窖集团则未参与上述企业联合行动。白酒行业人士李金表示,泸州老窖没有提交的原因是,白酒行业反对茅台“国酒茅台”商标,泸州老窖担心外界质疑过大,国家商标局有可能撤销所有“国”字头的商标,殃及泸州老窖旗下的国窖1573,所以没有参与。
同样有意思的是,白酒行业围绕“国酒”商标归属的一次争议,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这值得思考。其实“国酒茅台”商标影响的不仅仅是白酒行业的利益,否则其注册“国酒茅台”商标引发的争议不会这么大。贵州茅台申请“国酒茅台”商标最早是在2001年9月13日,期间“国酒茅台”一共注册了9次,最近的注册时间显示为2010年6月9日,不过每次均因“国酒”这一提法涉嫌利用国家机构的名义进行宣传,而被国家商标局驳回。
既然茅台多次申请“国酒茅台”商标都被拒绝,而且拒绝的原因一直未变。法规还是那些法规,市场还是那个市场,茅台也还是那个茅台,那这一次茅台何以成功通过初审?这让人匪夷所思之处,才是广大公众质疑茅台的直接原因。
而在中国的白酒市场上,茅台享有的声望无可匹敌,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独特地位早已让人感到诧异。之所以茅台在市场上的优异表现,从来都被人指责,这就得回到谁在喝茅台这个问题上来。茅台的消费者主要不是普通人,甚至不是中产和企业家,而是官员。人们对茅台提价、茅台入奢的批评,都源于此。正如中共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今年的深圳市“两会”上说:“一瓶茅台酒卖那么贵,如果不是公款消费,绝不会有那个价。”
为此,甚至公务部门需要专门出台规定,禁止公务接待喝茅台。公款吃喝、腐败贿赂造就的茅台地位和价格,让公众充满怨气;而反过来,官员和奢富群体对茅台的认同,又让茅台获得了其他酒类难以比拟的市场和政治权力,进一步让公众愤慨。“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协会”和5家川酒企业反对“国酒茅台”商标不会考虑这么多,因为他们在中国享受到的特权只是比茅台少一点而已,并没有本质不同。不过,通过他们之间的互掐,至少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