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个城市有很多途经,其中一个是知道它所拥有的商业品牌。
比如青岛的海尔、青啤,深圳的华为、腾讯,呼和浩特的伊利、蒙牛,晋江的安踏、361……品牌不仅是一个城市的优势产业,甚至已成为一个城市的性格。
品牌学早已成为营销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专业书籍可谓汗牛充栋。普通老百姓每天都要接触无数品牌,有的品牌一夜爆红,有的品牌悄然消失,有人把自己的名字注册为商标,提出品牌百年梦想,有人却在打着有关品牌的各种歪脑筋……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品牌的社会,没有品牌的商品市场机会将越来越小。
对于重庆企业的品牌故事来说,1992年是个重要节点,这一年中国发生了许许多多深刻的变化,重庆市商标事务所在这一年成立;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庆的品牌站上了一个新台阶。
20年来,但凡是做生意的,都得学着注册商标、做VI、打广告,逐步走上品牌之路。某次,有家企业给我绘声绘色描述了当年是如何斥巨资请周润发做代言的,其实除了周润发,成龙、李连杰……一批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华人明星都曾给重庆企业做过代言,除了商业代言,还有体育营销……大把大把的钱烧出去,企业迅速获得了品牌知晓度。当然,有的企业逐步成为全国的大品牌,有的却收效甚微,甚至是昙花一现,品牌不断萎缩。老板们不得不重新反思品牌的路径,开始认识品牌的生命周期,反思品牌运营与产品本身的种种关系。
重庆需要叫得响的品牌,但这并不容易;重庆有一批驰名商标,但离好的品牌差距还很远,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与当地的品牌成熟度联度很大,我们的品牌都还在爬坡上坎。
文/仇峥
(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