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商标节将于9月6日—8日在成都举办,这是一次企业商标和城市品牌的集中亮相与规模展示。商标节缘何花落成都?当前成都市以商标为核心的品牌战略实施情况究竟如何?下一步成都市在推进商标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还有哪些“大手笔”?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成都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小维。
《品牌成都》周刊:赵市长,您好。第四届中国商标节就要开幕了。据悉,这是中国商标节第一次在西部城市举办。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第四届商标节为何选定成都作为主办城市?本届商标节与往届相比有何特色?
赵小维:商标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载体,实施商标战略、发展品牌经济,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社会共识。举办中国商标节是国家工商总局和中华商标协会推动商标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目的是为企业和城市提供一个集中展示品牌成果和形象的平台,促进交流合作。遴选商标战略主办城市,既是对一个城市推进商标战略成效的肯定,也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迄今,中国商标节已历三届,分别是在深圳、长沙、青岛举办,这些城市都是我国商标战略起步较早、品牌经济已成规模、品牌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城市。去年8月,成都市在全国7个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第四届中国商标节主办城市,这是中国商标节第一次选在西部城市举办。这既是国家工商总局、中华商标协会对成都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品牌战略路径的认同,也是对成都发展品牌经济、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成效的肯定,更是对西部城市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品牌集群、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促进与推动。
本届商标节在学习借鉴前三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着重体现五个“第一次”:第一次在西部城市举办;第一次将节会主题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第一次集中展示全国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区)、示范企业实施成果;第一次将商标形象展示与品牌商品实体展销相结合,让市民能直观识别商标、认识品牌;第一次联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开展“中国商标金奖”评选活动,表彰我国在商标创新、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我们将紧紧围绕本届商标节“商标引领发展、创新美化生活”主题,突出五个“第一次”特色,按照“营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服务,办一流商标节”目标,力争把本届商标节办成有特色、有水平、有成效,能充分展现中国品牌实力、成都品牌经济水平和城乡统筹发展成果的商标盛会。
《品牌成都》周刊:通过您以上介绍,大致了解了本届商标节的情况,这是对成都近年来推进商标战略成效的肯定。那么,目前成都商标战略、品牌经济的现状和地位到底如何呢?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赵小维:成都是一座拥有几千年悠久文明的城市,既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孕育了活跃的现代工商业文明。既拥有一批诸如水井坊、蜀锦蜀绣、郫县豆瓣这样的传统品牌,也发展了一批诸如科伦、地奥、彩虹、东方电气等现代新兴品牌。成都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品牌战略,近年来,为进一步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把品牌战略纳入了全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探索商标战略助推城乡统筹发展创新之路,促进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
近三年来,我市商标战略与品牌经济进入快速成长通道。截止目前,注册商标申请总量已突破10万件,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中国驰名商标较2008年底新增23件,累计达44件,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位;四川省著名商标新增88件,累计达334件;成都市著名商标新增152件,累计达362件。另外,还新增了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38件,累计达到164件,增长30%,商标专用权境外维权力度进一步提升。2010年,我市驰名商标企业年产值达1100亿元,占到了全市GDP的20%,商标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增长,对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纵向看,我市品牌战略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品牌规模还不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价值开发不够,带动和辐射作用还不强大,还需要在品牌的提升、拓展、运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充分挖掘商标价值,发挥品牌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有更积极主动的作为。
《品牌成都》周刊:从您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市商标战略和品牌经济正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科学发展之路,形势可喜,但也还任重而道远。请问政府在推进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赵小维:推进商标战略,壮大品牌经济,提升城市活力,促进区域发展,这是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推进,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商标战略发展之路。成都市政府在推进商标战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其增强品牌意识,积极主动争创品牌、做强品牌、运用品牌。政府及政府部门则着重从加强指导、完善机制、制定政策、营造氛围等方面,为商标战略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一是健全组织保障。成立了推进品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工作机制和流程,明确了各方职责,将商标战略部门指导上升为政府主导,为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科学规划布局。建立了商标梯度发展体系,充分挖掘区域品牌潜力,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因势利导、统筹推进,突出优势、差异发展,推动了品牌经济的整体发展壮大。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市县两级政府均将推进商标战略纳入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明确了目标任务,制定了具体扶持措施及奖励办法。同时,保障了商标战略工作经费,市政府逐年增拨商标战略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去年,市县两级政府共落实商标扶持资金5160万元,保证了商标战略的有序推进。
2010年6月1日,成都市被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这是对成都市推进商标战略成效的褒奖与肯定。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认真践行“强化创新意识,发展自主品牌,打造品牌经济,建设品牌城市”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示范城市作用,不断提升成都品牌城市的影响力。
《品牌成都》周刊:是的,建设品牌成都也是全体市民的愿望。我们相信,沿着这一发展之路走下去,我市品牌战略一定会实现一个新的飞跃。那么,下一步,我市品牌战略工作的重心何在?将如何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目标,为这一城市发展愿景服好务呢?
赵小维:加快培育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是国家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我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必由之路。以商标为核心的品牌不仅是企业、产业、区域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实现要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不能没有国际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城市品牌集群的强有力的支撑。国际化、国家级品牌数量和质量的整体提升,以及品牌创立和市场拓展能力的不断增强,对成都未来产业升级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我市推进商标战略工作的近期和中期目标是促进 “企业品牌”向“产业品牌”、“品牌集群”不断提升,建设城市品牌经济,打造中西部品牌高地,助推三次产业发展,进而提升城市品牌的国际性、世界化,有力支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长远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品牌战略的重点,一是推进品牌向工业园区聚集、集群发展。目前,我市已在21个工业园区建立了商标战略工作站,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促使更多的品牌进园区发展;同时引导各工业园区充分挖掘和用好资源优势,培育品牌、发展品牌、增强品牌活力,提升品牌价值,形成一批知名度高、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优势品牌集群,在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中形成更强大的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二是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进一步加大对拥有科研优势、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成长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帮扶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增强行业话语权。三是指导帮助企业应用品牌。围绕全市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为品牌企业搭建平台,指导引导其充分挖掘品牌价值,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扩大品牌创造力和影响力,做大做强品牌经济,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本报记者 刘浏
作者:刘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