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方能生存
入世之后,面对开放的中国市场,中国家电业被迫和国际巨头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量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变成国际名牌的加工厂,但也有的企业深知,如果不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改变,命运就会一直捏在别人手上。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理事长姜丰说,格力曾经打算拿出3亿人民币向国外公司买技术,当时的3亿人民币是很大一笔钱。
珠海格力电器(000651,股吧)总裁董明珠说,他们去买技术的时候人家就拒绝了。因为国外公司说那个技术目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不可能卖。“这句话敲醒了我们”。
这段插曲发生在2000年,拒绝卖技术给格力的是一家日本公司。
入世之前,国内空调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空调行业在1999年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250万台(套),2001年的产量达到了2363万台(套),当时的本土四大品牌,美的、海尔、格力、春兰,占据了国内市场近一半的份额,但是,空调的压缩机技术仍然掌握在日韩欧美等外资品牌手中,大部分的空调企业只能靠贴牌加工的微利与外资竞争。
董明珠说,他有什么产品,什么技术,和什么人合资,实际上就是没有掌握技术,之后就下定决心要开发一拖多的空调,没有一点外部技术,连图纸都没有。
2001年,中国成功入世,面对当时家电行业“狼来了”的呼声,董明珠内心非常清楚,格力想要有强壮的体魄,想要面对全球市场的挑战,就必须有自主的核心技术。
董明珠说,入世以后,他们的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领域。所以现在有4000多个研发人员,最值得骄傲的是他们拥有400多项自己发明的专利。
入世十年的时间,格力先后投入100多个亿的资金,成立了制冷技术研究院、家电技术研究院等多个国家级的基础性研究机构,建成300多个实验室。相继攻克了一系列高端技术,取得了技术上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董明珠表示,去年投入了30个亿,因为现在他们的产品越来越多,从家用到商用,刚刚开发出来的高技术直流变频离心机要比传统的国际离心机节能百分之五十,100万的电费只用50万。这就是掌握核心科技。
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会拥有市场,要应对洋品牌的冲击,中国的空调企业就必须打这场漫长的技术之战。
推荐阅读
2004年至2008年,美的采取跟随革新策略,牵手“变频鼻祖”东芝开利公司,集中力量突破变频技术。
志高空调投入巨资,建成拥有1500余人的研发团队,及100多个检测实验室,进行技术攻关。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理事长姜丰说,在产品技术方面已经初步具备竞争优势,能够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现在企业很重视国际、国内市场的开发。
中国空调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影响全球的能力,2005年,格力空调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企业。国产空调不仅快速打入全球市场,国内,以格力、美的、海尔为首的空调企业在与松下、三菱等外资品牌竞争中取得了完胜。到2010年,国产空调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绝对市场优势。十年前,曾经占据国内空调市场一半以上份额的洋品牌空调,如今已经逐渐萎缩甚至退出中国市场
入世十年,中国企业的竞争观念受到方方面面的洗礼,从低价营销转变到重视技术创新和提升,是所有最终胜出的家电企业走过的道路。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卢楚隆对此也深有感触。这个1993年才成立的民营电子企业, 目前不仅占据了四分之一的国内市场,还将产品打进了国际市场。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卢楚隆说,从2001年的五百万美金到现在的1.2亿美金,销售翻了24倍。
万和每年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资金至少是数千万。截至今年,万和取得了五百多项专利,是中国燃气具行业拥有最多专利储备的企业。
卢楚隆说,他们几个老板都是搞技术出身的,他们一直都以创新为主,入世以后渠道也得到了发展,平台也更大了,美国的罗西等等很大的卖场,都在订做他们的产品。
技术创新,让中国制造敲开了世界之门。入世十年来,中国已经承担起了全球八成以上空调和小家电、七成以上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的制造任务,并且创造了几乎所有家电产量都居全球第一位的纪录。
2010年,海尔家电在欧洲地区的营业额实现了40.9%的大幅增长,在美国,海尔冷柜进入市场前三。2008年,海尔在印度布局设厂;2011年,海尔收购三洋电机,将通过自有品牌“海尔”和三洋品牌进一步拓宽其海外市场。
2010年,美的销售收入破千亿,成为国内继海尔之后,第二个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家电航母”。
美的继收购埃及Miraco公司股权后,今年又收购开利拉美空调业务,准备抢占巴西、阿根廷、智利等拉美市场。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理事长姜丰说,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走出去了,扩大了中国家电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入世以后,有了和国外公司同台竞争的机会,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的模式和国际贸易的规则。
- 上一页
- 下一页